高中数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12-25 10:38:30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 篇1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我有幸担任了学校一个艺术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令我欣慰的是考试成绩斐然,自然又很多心得,现把我对艺术班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艺术班的教学和其它非艺术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学习专业科知识。时间非常紧张,并且文化科知识的学习肯定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也很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比较快的提高成绩呢我和我们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群策群力想了好多办法和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二、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第一次测试中,学习成绩比估计要高,此时及时调动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三、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四、抓好"三中",树立学习信心。抓好"三中"即中等题,中等分,中等生,对学生来说认真研究好中等题,拿好中等分是基本,是高考信心的保证;抓好中等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六、“内临”“外界”,关注全体学生。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采用分层管理和分层教学。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学,应给他们以自由度,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优秀学生,我们采用了科组集体力量或聘请外来教师加强提高辅导,能进能出,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有效性;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采用了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

七、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学好数学,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方面,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数学,或者以前数学成绩一直下好,现在也一定学不好等,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告诉学生只要做好老师上课讲解的,课后加强领会,总结,一定会有进步的,不断关怀,帮助,指导,学生积极性提高,问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数学组教研组长工作。根据校教研室的整体工作部署,结合数学组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开展了高考专题研究工作

根据这件高考命题的要求和我校的具体情况,高中数学组认真研究了高考备考的系列问题。主要从高考命题的模式,重要题型,主要知识点的归纳,08、09两年高考题研究及10年高考命题预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发动全体高三教师,任务落实到人头,将高考数学五大专题内容都进行了归纳。这些部分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初步形成了高中数学的备考资料。

2.组织组员积极参加全校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等系列教研活动

在上学期全校调研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教研室重点组织了两项工作。

一是教师示范课,

二是青年教师赛课。

这两项活动作为调研课的延续,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交流、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了这两项活动。

(1)教师示范课的组织

数学组教师利用科组活动时间全员参加了听课。我组金晖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使学校教师深受启发。数学组也利用兄弟学校科组活动时间,对林美丽老师的课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并对教师参加听课情况进行了总结。

(2)青年教师公开课的组织

在教师讲课之前,数学组其他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对组内新教师进行了课外指导。有的甚至几易其稿,力求完美。

3.开展组内教学研讨课活动

由于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各种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又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数学组见缝插针,有效地组织了组内教学研讨课活动。这项活动分备、听、评三步骤进行。备,就是讲课教师对所讲内容进行说课,其他组员读者讨论其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听,就是一名教师讲课,其他组员均去听课,看授课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评,就是对授课教师讲课的优、缺点进行中肯的评价。这项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组内教师的'交流,增强了数学组的凝聚力,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难得的提高的机会。

4.教研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在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对组内常规工作一直没有松懈。以老带新工作,考试质量分析,高考试题的研究,月考、段考试卷的命题等,都有序地进行。另外,根据教研室和教务处的要求,能够认真做好组内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记录。在教学资源的整理方面,数学组的教学资源库已初步建立。

二.取得的成绩

1.初步形成了高中数学备考资料;

2.参加青年教师论文比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3.吴云威公开课收到领导兄弟学校老师好评:

4.林学军.梁友清.周彬老师参加新教师终端考试好成绩

5.周彬老师继续参加名师带徒活动

6.金晖老师考取特级带徒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高中数学组本学期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但感觉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个别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比如听示范课,有的教师不能准时当场听课;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有的教师本身就是青年教师,却不积极参加比赛。另外,在每次科组活动时间,个别教师还有迟到或者无故不参加等情况发生。

2.虽然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较好,但整体需要磨练,需要进一步提高。

3.部分老教师积极性不高,有应付科组活动的现象。

总结一学 ……此处隐藏17208个字……人,我想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结果吧。

二、数学教育创新

大家都知道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知识层面的创新了。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的结论。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就是——“认知建模”。而这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勤于思考: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学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是在掌握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解题可以训练技巧,磨炼意志。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思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没有出错?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让学生明确不要为解题而解题,要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增强解题意识,提高能力。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 篇13

本学期,高一数学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研室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认真领会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认真备课,尤其在高一教学段,注重利用好课本,发挥课本中习题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狠抓落实,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积极研讨,商定策略。

一、认真做好学校教研室安排的统一教研活动。

二、抓好组内示范课公开课。

三、课题研究初见成效,效果显著。本组承担校级课题

课题《课后习题应用的研究》于本学年度进行结题,达到了掌握课本习题,理解其基本内涵,明确基本思路,减少错误,提高课本习题的正确率,提高练习质量;教师准确把握习题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思维视野,探究问题的结构组成,恰当地拓展与延伸,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发挥好习题的潜在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的方式,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并使智力和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等目标

四、积极参加区、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课堂观察

作为首次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陶芒玲老师的课前说课交流课后反思陈述,其他组员形成三个观察点:一是教师讲解的有效性;二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三是教师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观察再全体教师的交流反馈形成共识帮助讲课老师提高。但也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以及这些问题的暴露,发现要想从某个观察点“观”一节课并通过某量表“察”出东西来,要做的功课实在太多,还有待学习与实践。

本学期教研工作因为主客观等因素,还有抓的不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须今后改进之。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 篇14

走上教师这岗位已有一年半,期间也学到了不少为师之道,但第一次带高二,也不免有种种压力和困扰。始终觉得自己老是原地踏步,没能很好超越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也想学好数学,但也最惧怕数学。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不得不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方面:

1、学习相当被动。很多同学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不定计划,不做课前预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了解,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以至于做题时没有扣住知识点去分析问题。

2、学不得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讲,对要听的知识点没听或听不全,而笔记却记了一大堆,问题又有一大堆,课后又不及时巩固总结弄明白,不去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是一味的乱套题型,对概念及其公式,法则,定理等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课本基本知识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认真演算书写,却只对“难题”而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在考试时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对数学的应用认识不清。曾在课下和一些同学聊天,很多同学的观点是学数学有什么用啊?在生活中用不上啊!太枯燥太乏味!这种思想倒至他们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更别说“钻”进去,而在自身方面,没能很好地做到管导管教,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候每一节课都是预先设计好了的连学生反应如何,都在考虑之列。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并不“配合”‘他们的回答有时会出乎意料,就如前面所举,但这不是学生的错。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在备课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某种教学程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变化,应该注意随时调整。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目前,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名名言:“我听风了,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是很值得深思的,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机会,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高中数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