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1-12 21:50:27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七篇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认识10个生字词。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认识困难在于对碰撞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是否守恒(动量守恒较容易),以及对碰撞中瞬时的过程性理解——即此过程从发生到结束虽然时间很短但依然是一个有初、末态的过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再到应用,一以贯之的以定量的实验现象为基础去丰富学生的感知,以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认识并借此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等基础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但是能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有机的结合,进而根据原理的特征对过程进行有机分解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受力和状态变化对运动过程进行有机分割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结构上,教材首先根据碰撞中能量是否守恒,将其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再详细讨论弹性碰撞中的各种情况,再介绍对心碰撞(正碰)与非对心碰撞(斜碰),总结碰撞的一般规律,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碰撞进行分类;最后是拓展视野——展示生活生产中由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的碰撞。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 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二, 设疑激发兴趣过程;

第三, 第三,理论分析推理过程。

说课稿 篇3

……此处隐藏5784个字……什么是词语,什么是句子。接下来运用练习法让孩子进行字、词、句的说话练习。然后运用游戏法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巩固。最后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儿歌的教学。

五:说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有生字卡片和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课堂一开始先利用情境导入,出示拼音王国图片,导入本课,出示课题zcs。接着通过玩送拼音宝宝回家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整体认读音节、单韵母、声母复习旧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认字学词说句子

1. 过渡:同学们,今天用在我们堂上还有一些生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看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学过的生字:爸、妈、马、土、不、) 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认读生字。

3、教师引导: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学”。

4、 指名给“学”扩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

5 、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

5. 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和字连在一起就成了“句子”。

6.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游戏出示不带拼音的“字、词、语、句、子”指名认读

8. 进行字、词、句的说话练习。

学着课本上的样子先说一个字,再说由这个字组成的词语,最后用这个词语说说句子。

设计意图: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学词、认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文的学习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词认字,拼读音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词认字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9、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出示有本课生字的气球,让学生进行识字练习。

(三)学儿歌,拼句子

1. 过渡: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些拼词语的练习,接下来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音节来拼读一首儿歌呢?

2. 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 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引导学生学习“了”的 不同读音以及儿歌中“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7. 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将朗读儿歌、拼读音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学拼音,边读儿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四)重点提示,总结收获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生字,还会读儿歌《过桥》,大家借助拼音今天又有了 不少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加油,让我们在拼音王国中有更大的收获。

(五)作业

1、把儿歌《过桥》读给家长听。

2、和家长练习做字、词、句的说话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重点是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字、词语、句子,并会认这五个生字,所以我将板书设计如下,对本课重点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小结和展示。

画 字

画家 词语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画家。 句子

说课稿 篇7

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课文富自然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重体现“碰撞”二字。

首先,在启发谈话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到狼和鹿,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或成语?学生在词语交流中不难发现人们对这两种动物的态度。然后学生通过默读找出作者的观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不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接着,在初读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有没有新的看法?

这是学生看法与作者观点发生的碰撞。学生在一次比一次深刻的“碰撞”中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如何凭借教材这一媒介来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老师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阵地。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这样的“碰撞”中,也许有错误,也许有争论,但这却是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正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机。

除此之外,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了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包括写字的指导,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时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第二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狼和鹿》。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

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