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9-09 10:11:22
【精品】美术说课稿四篇

【精品】美术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说课稿 篇1

我将本课设计为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借助实物游戏、线条游戏、美术作品欣赏表演等手段,将艺术领域里的绘画和实物等进行自然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说 教 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学生涂鸦的开始,便陪伴着学生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这种用线来表现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用线造型的训练在美术实践中被了解、掌握、运用,能帮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能力。《体会线的韵律》的美术活动主要体现为游戏性。因此,美术课不要过多的讲绘画知识和造型原理,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忆、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优秀的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A、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

B、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C、培养学生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感受听觉的“线”,激发记忆与发现的兴趣;

B、在比较中体验线条的美感;

C、在创作中训练线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B、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人际交往;

C、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及其美感,体会线条表现出的情感。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型:

造型﹒表现

5、课时安排:一课时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说 教学 方 法

(一)说 教 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准备采取以下教法:

(1)“启发引导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

(3)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本节课的全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说 学 法

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节课,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准备的大量实例、课件演示和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学会人际交往。

美术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宋xx,来自武术之乡——登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一下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包括三组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讲解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这一领域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①.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②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及讨论法。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力争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解决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评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以下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环节 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 互相讨论 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一一介绍。谁能说出含有青铜器名称的成语或典故, “一言九鼎”等。同学纷纷举例,这个问题很适合所有的学生们,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们通过青铜上装饰的饕餮纹感受到了商代青铜器的特征与含义。对比周、汉时期的青铜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第二层次 选择方法 小组合作

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中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第三层次 互相交流 进行小结

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从事主动地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通过回顾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体现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表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美术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审美情趣。3. 注重激励性评价,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各位评委,以上所说是我对这一单元第1课时的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老师的灵性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

美术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的色彩》,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我准备从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部分来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四季美景,如诗如画,色彩绚丽,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课是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国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与魅力的 一节“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四季色彩变化的联想,寻找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情感的关联。

2.通过欣赏名家名作,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赏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难点:学生对色彩的联想,对作品的美感分析,并作美感表达。

第二部分 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 运用“激趣教学法”,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等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求知。其次 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力图打造审美教学的亮点,南朝学者颜之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拟之”,在备课的时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负这多彩又美丽的四季?有这样一个比喻“艺术是哭泣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当一个人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的时候,情境教学就会为你打造一个美的世界,我和他们一起放飞心灵,一起美美的观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后 “启发引导法”,艺术课程最大的亮点是综合性与人文性,与音乐,文学学科整合,会怡情促趣,在这里我重点要、说的的是本课对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类教育中最美妙语言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师语言应该诗化,充满情感,音乐的渲染,诗词与美文都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浓缩的情境,在本课当中我设计了闻一多的《色彩》一诗,讲解色彩的联想,又在欣赏美景图片时,设计以诗文解说,或以美文解说,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师诗意的引导必然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

学法 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而情境教学教师设计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我分为一“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二“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三“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四步骤完成。

步骤一 “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

活动一 试验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二色彩联想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识,色彩联想,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

步骤二分 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

首先从“点”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点点”成线,欣赏课件美景,师生诗文解说

最后“线线交织成面,情境引导,师生共展画卷。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知识进行点线面全方位的引导,使学生从点入手,阶梯状到最后在头脑中形成美好画卷,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我想你给学生一个梯度,学生定会还你一个认知的高度。

步骤三 “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

学记中说,叩之以小者小鸣 叩之以大者大鸣,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自主探究,从而引出作品内容,作者,表现形式,色调,感受五项知识的探究,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后教师把学生分散的观点总结,为学生欣赏作品作范例。

步骤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用线条画出记忆深处最美的画卷。

板书

结言 作为美术教师,我应该对得起这个美字,作为审美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你给学生一个美的学习情境,学生必然还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美术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五、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a) 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b) 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精品】美术说课稿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