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4-09-09 10:11:13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6篇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

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

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版数学教材第 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 特点,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 ……此处隐藏4982个字……物时,用吨作单位。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一项比赛,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几十千克就已经很重了,这时再揭示,像这样的100袋大米才重1吨。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又设计了以下五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化“1吨”的观念。

第一层:通过对1千克白菜的推算,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之所以放在第一层,因为推算多少个1千克等于1000千克比较容易。

第二层:提供了一组刚好重1吨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并说一说各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对“1吨”重的物体有更多了解。

第三层: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体,让学生收集信息,通过算一算、说一说,不仅加深对“1吨”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推算的能力。

第四层:结合以上的过程,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身边熟悉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也重“1吨”。

第五层:出示两块砖重5千克,让学生通过推算得出多少块砖重1吨。这里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这五个层次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时,对于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在这里,我先是提供了两道附有图片的单位换算,一来考察学生收集图片信息的能力,二来,也让学生体会到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要记住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然后再出示单位换算题,巩固方法。

(三)全课总结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提高

本环节先是通过一组题帮且学生整理所学过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能够准确分分辨克、千克、吨。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

再通过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这道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一章基础上,安排的三个专题实践活动之一,意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渗透一些简单的函数思想,学会一些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一、贯彻课标,突出学习过程——说教材

1、教材简要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探索所摆图形与所需根数之间的关系。以此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找数与图形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根三角形,小棒相应增加2根。在联系活动过程和分析数据变化之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去词分析比较数据和发现规律的。

本课主要特点是: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什么,在此不做要求。

2、说教学目标

一是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所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二是发展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渗透数与图形存在某种联系的数学思想,培养遇事多思考多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四是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上所述,我确定以经历、操作、体验等活动过程为教学重点,以体验发现所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和形成能力。

二、立足活动——说教法、学法和教学用具的准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法的采用必须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求发展。

针对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能力水平,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活动法、分析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顺利实施教学活动,课前需要准备:PPT演示课件、投影、打印表格每小组一张、小棒每生20根等教学用具。

三、紧扣课时目标和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必须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它应恰到好处地体现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模式。本节课主要安排四个教学模块。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是组织活动,探索规律。

三是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是课题总结,升华思想。 搜集整理

从情境导入开始,如同大多数数学课一样,本课也将按照一般的轨迹发展开来: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研究兴趣,初步接触到一些数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此生发开来。限于篇幅,本文对于一些常规的教学步骤和程序,在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将重点叙述第二个教学模块——“组织活动,探索规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个步骤和活动设计。

活动1 同桌合作学习,用小棒摆出课件要求的图形,并在活动中填写好表格。

活动2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从活动和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活动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活动4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及讨论的情况。预设学生会可能会表达以下几种想法和结论:

生A: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生B: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5根小棒,也就是2×2+1=5.

生C: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5根即它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5;摆3个三角形需要7根小棒,又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2=7;我觉得所需小棒的根数刚好就是三角形的个数的2倍多1根。

生D:我觉得所需小棒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有关,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三角形的个数×2+1=小棒的根数。

生E: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述数的方法来写这个公式,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小棒的根数用c来表示,就可以写出这个简单的公式:2a +1=c.

……

活动5 利用规律,拓展思维,解决问题两个思考练习题:1、摆20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多少根小棒?2、有16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四、数形结合——说板书

良好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因此,为了突出新版教材中最鲜明的特色——“数形结合”,故将表格作为主板书,置于醒目位置。表格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第一项三角形个数;第二项摆成的图形;第三项,小棒的根数。具体如下:

三角形个数

《【精品】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